事了

心性、际遇与命运的馈赠

以萧平旌为主、以旌奚感情线为辅的人物分析,之前拉拉杂杂写过一些,这里总结一番。人老了真啰嗦啊 2333


——————

萧庭生从襁褓到花甲,琅琊榜的时空中,一个甲子过去了,金陵城中又有了一位明亮耀眼的少年。天道幽茫,好像真是一个轮回。但历史从不真正重复自己,架空历史自然也不会。萧平旌不是林殊,他的故事,有不一样的开端,也有不一样的结局。在第一部中,梅长苏好像是命运接近完工的作品,只欠最后的数笔点睛,而在第二部中,让萧平旌成为萧平旌的一切,才刚刚开始而已。他的心性与际遇,好像是地质运动中的火与水,热与风,随着故事的进展交相激荡,刻画出人生崖岸高峻的形状。

萧平旌生长于富贵,却有出世的隐逸气质,与当年的林殊不同,更与他大哥萧平章迥异。关于林殊的过往我们只知道吉光片羽,但毫无疑问,他心悬庙堂,渴望建功立业。萧平章与他性格大概很不同,但那种以贵重自矜的傲气,可能是共通的。长林世子稳重周全,言行中礼,但想要和他交朋友,或许还要先掂掂自己的分量。二公子就不同了,无需折节而自能下人,三教九流,高低贵贱,都能不拘形迹,把臂言欢。甫一出场,他就已经是半个江湖人,对于旁人的心绪,似乎也总有更多的体察和同情。萧平旌心性中的这种温柔,与他大哥的周到体贴,不尽相同,而在庙堂之上,却要算是“妇人之仁”。这个不是缺点的缺点,他保留到了最后。

很难说萧平旌性格的形成,到底是天性还是环境使然,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。性格乐天,甚至有些没心没肺,大概确是娘胎里带来,但有平章这样完美的大哥,无法超越的榜样,或许也让他有意愿,也有条件去走不一样的路。他的选择,从一开始就不曾得到所有人的赞同。父兄对他的期许自不待言,在很多外人看来,他常年闯荡江湖,还像是委屈和迫不得已。周管家不是就觉得长林王府应该是他的?无论别人对他的状态抱有的是哪一种失望,他心性和际遇的内在冲突,都注定了这样的少年时代不能长久。逃避终究换不来自由。

随着故事展开,身世所带给他的责任,越来越有形,也越来越沉重。他意识到他终究不是江湖人。而这份责任,最终以最惨烈的方式落在他肩上,几乎把他压碎。当萧平旌拜别老父,远走北境的时候,我们几乎要觉得之前的那个少年侠客,只不过是无关宏旨的插曲,萧平旌注定不会是长林世子,但却注定成为怀化将军。在被字幕轻轻带过的两年中,长林风骨和家国责任压倒了一切,也封存了他不同于父兄的那份心性。

但日食一战,又适时提醒我们并非如此。这一仗若是平章主其事,或许会打得很不一样,战后发生的那些事,自然更不一样。哪一种会更好,恐怕不好说,但非常之事固待非常之人,萧平旌终于又显示出了他拼命压抑住的特立独行。这一次,际遇调转了风向,把他推离了既定的轨道。重担似乎随着庭生的去世而消失了,但我们都知道这并非结束,就好像乐曲中段忽然的凝滞安静,是为了下一刻平地起惊雷。“长林”二字,犹有未尽之意。萧平旌已经是怀化将军,但他还不曾是长林王。

于是又有了勤王之役。萧平旌从琅琊山下来,在一片旷野上与从四方赶来追随他的旧部相遇。远处景色,与萧庭生驰援甘州时所经过的何其相似,而同一面“长林王”的旗帜,也在风中猎猎飘拂。萧平旌穿着萧平章的铠甲,胸甲上两个箭洞赫然可见,他手腕上那个曾经属于林殊的赤焰手环,在黄埃中反射日光。此前与大渝一战,他功业超越父兄,直追祁王萧景禹,而千里勤王,挽狂澜于既倒,也正是林燮当年做过的事。至此赤焰长林,四代英雄,风骨传承,毕集一身,萧平旌纵马驰骋,奔向传奇的结局。

我们在此处明白,之前发生的所有事,都是为了让赤焰和长林的这些旧精魂,在萧平旌身上一齐重生。数年之间,他痛入骨髓,却也动心忍性,神情语调,身姿风采,一举一动,所思所想,慢慢有了父兄先祖的样子。也正是在此处,我们终于看到,不仅“长林”二字在萧平旌身上打下永难磨灭的烙印,萧平旌的心性,也给“长林风骨”增添了新的意义。他早已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二公子了,但也绝不是一具先人借以还魂的人偶。在“长林王”的称号背后,那些他少年时代最令人心折的生机锐气,仍然活着。他领会了父兄教给他的东西,变得沉稳缜密,谋定而后动,但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,他仍然大胆激进,近于轻狂。他已不是过去的他,却仍旧是他自己,在他身上,最动人的是他的改变,也是他的不变。一切好像都回到了原点,但潇洒放下终须在坚毅承担之后,卸下责任而非逃避责任,他才能最终获得自由。

当萧平旌重回兄长墓前,他的心性与际遇,终于是相互成就。父兄做不到的,他做到了,而事情做到这样地步,也就终于到了了局。他做了一切该做的、能做的,而那些他大概做不好的事,不妨留给别人。这样的结果,首要原因固然是时运,但也因为最后的长林王,是这个心系家国,却也常怀出世之志的萧平旌。他不是庭生,不是平章,元时也不是先帝,没有什么能永远精准地重复下去。这一切前因后果,逝者在天上,会看得分明。

这个故事的结局蕴藉悠远,悲欣交集,如梦如幻。萧平旌那个逍遥江湖的梦想竟然实现了,但他失去的一切,也不会再回来。世事不就是如此?没有什么智慧,不是以生命的苦汁为营养,也不可能有什么成长,是只得到而不失去。他在当年大哥的屋子里暂住了些时日,把朝堂边疆的善后事宜都安排妥当。最后他亲手合上长林府的大门,与旧雨新知从容话别,一人一骑,打马而去。走了一段路后他勒马回望,平林漠漠,帝阙巍巍,逆光中似真似幻,看不分明。

回首帝京,萧平旌想到了什么?那里发生的事情,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,并且最好再也不要有关系。但那万千广厦之中,有一片屋檐曾是他的归处。那里现在重扉深锁,庭阶寂寂,他母亲的身影和父兄的音容,大概永远留在了那里。如果可能的话,萧平旌或许希望时光停留在数年之前,他还是那个良马轻裘,无忧无虑的少年人。但此刻这个萧平旌,恐怕也是有些看不起当年那个自己的。彼时的长林二公子享受着王府富贵,父兄庇护,却以为这一切理所应当,永驻不变。他成为了怀化将军,成为了长林王,最后才终于成了今天的萧平旌。倘若他与数年前的自己迎面相遇,他大概只能默默无言,正如他面对夕阳下的金陵默默无言一样。

或许此去之后,他在天涯客旅的某一站中夜梦回,会有一瞬间以为月华所照亮的,还是旧时梁栋。但我们也大可相信,萧平旌的伤感,不会持续太久。在他枕畔的,正是最能给他安慰的人,是残酷而温柔的命运早就替他备下的礼物。

故事开场时,萧平旌拥有一切,除了自由,而林奚则除了自由以外,一无所有。这自由代价深重,却又何其宝贵,即使是像蒙浅雪这样别具怀抱的女子,也未曾真正享受。林奚珍视它,也善用它,她因为有这自由而坚不可摧。此时性乐逍遥的二公子,还不真正懂得林奚的坚韧。金陵瘟疫,林奚在属于她的战场上,已经是勇毅而忘我的将军,二公子与她相比,光华尽为所掩。但那一段少年时光,却是他们唯一的机会,他们把握住了,是命定因缘,也是无上幸运。倘若林奚所初识的,是隐忍负重的怀化将军,或是英武豪迈的长林王,她就算为之心动,彼此恐怕也不容易亲近。只有那个自恋聒噪却又心地明澈的二公子,才真能闯进她的生活中去。而当一夕惊变,时移世换之后,也只有她那里,不仅还保存着他少年快意的形象,也守护着他历尽沧桑之后的归处。她珍视胜过生命的自由,与他江湖悠远的心愿,如合符契。但他不绕那个命运的圈子,不一路山水迢迢走到终点,便还没有资格享受这命运的馈赠。

少年男女,色授魂与实易,解意知音独难。萧平旌与林奚的知己之情,恐怕是他们之间最宝贵的东西,甚至还要胜过死生契阔的决心。在许多个风狂浪恶的关头,林奚所说出的,都是萧平旌最需要听到的话。不仅唯有她这种冷静关怀,才能纾解他苦苦压抑的创痛,也唯有她的胸有丘壑,才能托住他坎坷命运的重量。

林奚与萧平旌一样,无论际遇如何,不曾放弃最珍视的信念。他们所持守的,痛苦无法改变,死亡无法改变,甚至爱也无法改变。但如果我们只从他们身上看到所谓“坚守本心”,未免还是流于皮相。更重要的是,在矛盾和煎熬面前,他们的人生,也还一直在做着加法,增益其所不能。故事结束时,他们都变得更强大也更温柔,困境给他们带来痛苦,也增添力量和智慧。他们能做到坚守本心,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更困难的道路。甘州重逢时,萧平旌不敢面对林奚,自称“只好选容易的来做”,林奚却说,“不,颓废逃避还要更容易,但你选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何尝不是勇气”。其实她自己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换血的关头,她明知道无论怎样做都是错,但仍然选择面对,事后也不曾有一丝一毫的隐瞒。他们命运中的峰回路转,都是以毫不迟疑地直面最困难的处境为前提。

这样的两个人,自然都不会把感情放在第一位。但感情不排在第一位,并不妨碍在他们两人心中,对方始终比自己要重要得多。恐怕也正因为如此,这份感情对他们而言,都是得由天幸的无价珍宝。从个性上说,萧平旌锐利,林奚清冷,而她给他的是依靠,他给她的是陪伴,出人意表,却又浑然天成。归根结底,他们给彼此的,是惨痛失去之后,以为再不可得的东西,也是相处时最纯粹的快乐。

他们两人的故事,就像萧平旌危险的人生一样,可以有一百种不圆满的结局。甚至结尾处的幸福也是脆弱的,萧平旌不是亲自立下flag,“红尘自有波澜,未必能一世安稳”?但这恰恰也是这个故事最有滋味的地方。树欲静而风不止,山盟海誓,缘定三生,都只是愿望,不是现实。喜中有悲,才是余韵悠长,因为其中既有深情,也有清醒。有了这两条,所谓永恒的幸福,未免也显得多余了吧。


——————

最后再无耻地安利两篇自己在豆瓣的剧评(我为了二榜子到底写过多少东西啊):


《风起长林》所传达的现代价值观

愈思长林,志在丰草


评论(54)

热度(354)

  1. 共1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